「风下之乡」沙巴论坛 - 沙巴人聚集之地

 找回密码
 加入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大佬

[转载] 全球暖化

[复制链接]

376

主题

3万

帖子

13万

积分

积分
130351

拿督准拿督太平局绅甲必丹部长局长良民软件功能探索比赛优胜者沙巴旅游达人旅游大使铜章(累积乐捐RM100以内)

 楼主| 发表于 2015-4-18 23:19:27 | 显示全部楼层
星洲日报

燃眉之急‧镜头下的破损地球

2015-04-18 10:29

大自然被人类破坏早已是老生常谈,人人知悉,但污染到底有多严重,现况如何逼切,却往往会被空洞的口號麻痺。


俄罗斯:极深的矿场,如何填补?(腾讯网)


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接近被全部砍伐的山林(Garth Lentz)


巴西:被焚烧亚马逊「雨林」和当中的牛。(Daniel Beltra/Greenpeace)


美属太平洋中途岛:海鸟尸骸,满是塑胶。(Chris Jordan)


]墨西哥城:延绵几个山头的城市景观(Pablo Lopez Luz)


墨西哥湾:2010年,漏油事件引发的火警。(Daniel Beltra/Greenpeace)


巴西:高密度「农场」內的牛(Daniel Beltra/Greenpeace)


印尼爪哇:在垃圾中滑浪(Zak Noyle)


美国奥勒冈州:昔日森林,今日是水塘( Daniel Dancer)


美国加州:一望无际的油田。(Mark Gamba摄)

英国《卫报》近日推出以“过多的人、过多的消费”(Overpopulation,overconsumption)为题的相集,內地《腾讯网》亦有上载各地污染实况。透过摄影师镜头,一张张震撼的影像都在提醒读者,环境污染对全人类而言,都是燃眉之急。

《卫报》照片中,既有城市景观,亦有郊外。例如摄影师拍下的墨西哥城,所有自然景观都被城市覆盖,延绵几个山头,幅员极广。加拿大木材出產丰富,但背后支持这个发展的,就是一座座被斩至全禿的森林。美国属下太平洋岛屿中途岛中,一只海鸟尸体腐化后,被拍得原来体內充满塑胶,相信是吞下太多塑胶而死,年中又有多少动物因已身亡?

《腾讯网》的图片中,展出一个俄罗斯矿场,它深525米,直径1200米,开建於1957年,2011年被永久关闭。这个人类歷史“黑洞”究竟如何填补,至今无人能知。另一幅另类的印尼滑浪者的照片,就揭示海洋污染问题,照片拍於爪哇岛,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岛屿。当地居民的生活垃圾问题严重,污染了周边环境,海浪往往席捲垃圾,滑浪时亦避无可避。

(卫报/腾讯网)相关字词:编辑推介



光华日报

70亿人吃光地球!

二零一四年十月十九日 下午五时三十五分

“地球只有一个”是我们最常听到劝导人们爱惜地球,保护环境的理由。

确实,地球上的人口不断增长,特别是在近几十年几乎每13年全球人口就增长10亿,从1959年的30亿人,到2011年已经突破了70亿人。

人口增长如此之快速,但是我们唯一的地球并没有因此变得更大一些,这使到有限空间、资源和地球上人类以外的生物保育成为了未来世界永续发展最大的挑战。

人口增加不能避免的需要扩大人类的生存空间,这也是全球各个国家都共同面对的难题,有永续发展和不愿意这一代人就把“未来”消耗掉概念的政府,今天在处理开发森林地来换取更多发展空间时都不得不思虑再三,因为地球原本环境面貌多一分被改变,就代表着这个人类、其它动物、植物同生存共呼吸的环境,又将会向更坏方向连续产生连锁性的效应。

这一点,很多过去为发展大事破坏环境的国家都已率先尝到了苦果,因为过去的只为发展胡乱开发森林,他们换来了比猛兽凶狠千百万倍的洪水与让大湖都会见底龟裂的干旱。

同样的历史也正在急起直追的马来西亚上演。我们为了种植经济作物,将森林砍烧一空;为了建造房子,每天都在进行移山填海的庞大工程。

因为人口增长及地方发展的压力,我们看似没有别的选择,必须要扩大有限的可以运用的土地,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

不论是在城市规划、管理还是建筑和农业,今天我们掌握的技术比较50或者100年前,都有很大的进步,这是全球人口在过去几十年翻倍增长的最重要原因。

以目前人口的生存需求而言,即使全世界停止再开发新的土地,现有已经开发的城市及农耕地,也足以应付未来几十年的人口增长及城市发展需求。因为我们当下已经开发的土地,借助新的科技工艺,仍可以进行更有效的利用与规划。纠正过去错误的发展模式,永续发展才有可能,不然全球人口再增加多70亿,地球就将被吃光。



齐来救地球

二零一五年三月二十日 下午五时十五分

近期国人最关心的,无非是百物涨价,无论是衣、食、住、行,样样喊涨,令打工仔大感头痛。下周就是全球性节能活动“地球一小时”(Earth Hour),不如让我们在这非常时期,节省能源,提倡再循环,省钱之余皆救地球,何乐而不为。

“地球一小时”倡议家庭及商界用戶关上不必要的电燈及耗电产品一小時。希望借此活动推动电源管理,減少能源消耗,唤起人们以实际行动应对全球变暖的意识。

随着全球的污染问题日渐严重,人们已经开始领悟到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的重要性,并积极推动各项环保活动,加以保护地球。

人类制造了越来越多的废物,可是却没有妥当处理废物的技术。许多大规模的污染情况在一些国家发生,破坏了整个生态系统,这对人类来说确实是一场可怕的环境污染与破坏情况。

虽然目前的废物再循环技术已日益先进,但是民众的环保意识却仍然是环保工作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民众也受促关注全球气候变化下的粮食体系,以及人们对维持永续食物链的责任。

全球的食物浪费数量是惊人的。我国虽以美食天堂为荣,人民每天却制造8000吨的食物垃圾,这些食物足以喂饱600万人口,但我们却把它们丢到垃圾场。

研究显示,现有的粮食生产率到了2050年是不足以养活全球人口的。极端的气候如:持续旱季或雨季,都导致这情况恶化。这将对农作物产量带来直接影响。

农作物、渔产产量也面对因海洋污染、过度猎捕、气候暖化等而导致产量减少。我们需要投入更高的生产成本,以致粮食越来越贵,最终出现恶性循环。

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最新报告(2015年2月)预测,目前全球人口达73亿,如果全球人口在2050年达到91亿,那么全球粮食产量则必须随着增加70%,而发展中国家的食粮产量更是必须双倍增加。这70%食粮产量的增长,必须是能够克服下列问题:能源价格上涨、地下蓄水层枯竭恶化、城市化导致耕地不断流失、气候变化导致的干旱和水灾情况。

虽然“关灯一小时”看似小事一桩,但通过全体参与者的力量,所节省下来的电源,将对保护我们的环境有很大的帮助。因此,请为我们的下一代着想,因为他们也有权利生活在干净与可持续的环境中。

面对物品飞涨的今天,能省则省,能减碳则减碳,对他人、对自己、对环境、对整个地球都是好人好事。


376

主题

3万

帖子

13万

积分

积分
130351

拿督准拿督太平局绅甲必丹部长局长良民软件功能探索比赛优胜者沙巴旅游达人旅游大使铜章(累积乐捐RM100以内)

 楼主| 发表于 2018-8-20 21:43:21 | 显示全部楼层
星洲日报

救地球为下代负责‧人类是自然的大敌

2015-11-28 16:52

全球气候高峰会议(COP21)將於週一在法国首都巴黎揭幕,东道主法国总统奥朗德形容,气候变化和恐怖主义一样,最大的敌人正是人类本身。人类破坏环境,必须为下一代负责。

奥朗德週五受邀在马尔他举行的共和联邦峰会上发表谈话,他呼吁各国达成一个雄心勃勃的气候协议,但表示担心“一些”国家可能会阻挠达成协议。

他指出:“人类的最大敌人是人类。

说到恐怖主义,我们可以看到这一点。说到气候,也是一样。人类破坏大自然,破坏环境。因此,人类必须肩负起责任,造福未来的世世代代。”

潘基文:应对气候变化人人有责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也强调,必须立即行动应对气候变化:“我想所有人都有著同一目標,有著强烈的责任感。不单政府,商界和民间组织亦然”。

科学家发现,气候正以超乎预期的速度在变化,而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抢救地球,刻不容缓!

气候变暖威胁生態环境六分一物种走向灭绝

海龟蛋被“烤熟”无法孵化、大溪地黑珍珠濒绝种、珍稀羚羊离奇死亡、雪豹步向绝种、海洋生物体积变小……全球暖化对动物生態构成的衝击正一一浮现。

巴拿马环保团体Tortuguias成员指出,全球暖化听起来有点像是灾难预告,但已经看到对海龟的衝击。他说:“整个平均温度增加个摄氏几度,许多品种的海龟將会因此消失,因为整窝蛋会被烤熟”。

法属波利尼西亚盛產俗称“大溪地黑珍珠”的黑蝶真珠蛤,是当地主要经济命脉。但近年黑珍珠產量,因海水变暖,更面临绝种。

气候上升导致雪山冰层以及北极融化,世界自然基金会早前指出,目前全球只剩不到4千只,有“山脉幽灵”之称、稀有动物雪豹的数量正进一步减少,甚至有绝种的危机。而北极熊维持生存將越来越困难,到本世纪中期,数量可能减少超过30%。

15万只高鼻羚羊离奇死亡

今年5月,哈萨克斯坦草原15万只珍稀的高鼻羚羊在两、三周內突然死去,而且同一片草原上还死了成百上千的牛只,致死原因可能与气候变化、全球变暖有关。

英国研究人员也指出,全球海洋生物有望变小,这是由於全球变暖造成,而且变小幅度超过陆地动物。上述只是全球暖化对动物生態影响的几个例子。今年5月在美国《科学》杂誌发佈的一项研究就提出严峻警告:如果人类不採取必要措施,任由全球暖化按目前趋势持续下去,那么到2100年亦即本世纪结束,將有六分之一物种面临灭绝风险。

农业生產受重创食物口感改变或消失

气候暖化对人类日常生活有著迫切影响,除了气候上的转变,有报告指出,气候变暖有可能会改变食物的口感,例如使肉类变得更韧,萝卜淡而无味,许多食物亦会因炎热天气减產,甚至从餐桌上消失。

隨著气候变暖,热浪及其他极端天气变得日益频繁,令农业生產受重创。

墨尔本大学副教授卡德教授指出,鱷梨、意大利面、博洛尼亚肉酱,甚至啤酒、红酒、巧克力等大家习以为常的食物的味道和价格都会改变。

奶製品產量或下降40%

墨尔本大学发表的报告还警告说,受影响最严重的是奶製品。研究人员发现,热浪会让牛奶產量降低10%至25%,极端条件下更会下降到40%。

42家啤酒酿造商整理出气候变迁灾难性的后果,其中一项就是――未来可能再也没有啤酒喝。而近日,比利时一个百年酿啤酒老店表示,今年秋天气温不寻常地暖和,令酒厂无法用传统方式发酵,被迫暂时停產。

咖啡苹果最先消失

研究气候变迁的美国权威学者尼尔逊最近公佈了5个“会最先因为全球暖化而消失的食物”――咖啡、马铃薯、苹果、小麦和米。

因为快速的海洋变暖,导致了美国缅因湾鱈鱼的减少,西北大西洋的鱈鱼已不再出现在鱼棒或麦当劳的鱈鱼堡等受欢迎的食品里。

部份蟹类染毒

秋蟹肥美,但美国加州部份蟹类却染上名为“毒软骨藻酸”的神经毒素,动物及人类食用后可能导致癲癇发作、昏迷甚至死亡。毒软骨藻酸滋生於暖水中的藻类,海洋生物学家认为,毒藻散播肇因於温室效应导致海水升温。

有人欢喜有人愁,虽然气候变化威胁欧洲南部的葡萄园,但英国酿酒师却对天气变暖表示欢迎,指全球变暖意味著“夏季和秋季平均温度提昇,適合葡萄成熟”。



诗华日报

乾旱高温 北半球野火加剧

2018年7月28日

(日內瓦28日讯)这个夏天北半球多地出现破纪录高温,世界气象组织指出,近期北半球部分地区天气异常炎热和乾燥,导致从北极到地中海的大面积区域內野火频发。火势如果进一步蔓延,將对全球环境、生態系统、人类健康以及气候造成深远影响。

总部设在瑞士日內瓦的世界气象组织,当地时间周五发表声明说,北半球变暖速度快於全球水平,高温使森林变得更加乾燥易燃。

该组织表示,近期一项研究发现,北半球森林正以至少近1万年来未有的速度起火燃烧。野火又向大气中释放二氧化碳,进一步加剧全球变暖。不过,预测火势的进一步发展极具挑战性,因为野火蔓延还受风向和风速等因素的影响。

北极圈摄氏30度

声明又指,野火会释放出对人类健康和生態系统有害的污染物。如果人体暴露於火灾烟雾中,有害气体与颗粒物会对眼睛和呼吸道造成刺激,从而诱发严重疾病,比如肺功能减退、支气管炎、哮喘加剧,甚至早亡。植被在燃烧过程中,將大量颗粒物和一氧化碳、氮氧化物、非甲烷有机化合物等有毒物质释放到大气中,形成污染。

据世界气象组织统计,俄罗斯西伯利亚、瑞典、希腊、美国、加拿大等地,今年入夏以来都因高温及乾旱等因素,发生了多起严重野火,且火灾面积仍呈增长趋势。

而世界气象组织公佈周四的数据显示,北欧地区正遭遇持续高温,北极圈內气温已达到摄氏30度,挪威和芬兰也分別出现了33.5度和33.4度高温。

加州消防员殉职

英国部分地区今夏以来持续高温乾旱,已创下半个世纪以来最乾旱夏天的纪录,乾旱导致草坪枯黄,水库水位迅速下降。数据显示,今夏以来英格兰地区的平均降雨量,仅为往年的1/5,一些地区甚至不到1/10。

由於天气异常乾燥,瑞典在7月中已报告大约50宗森林火灾。希腊首都雅典附近发生的野火已致使82人遇难,上百人受伤。

美国方面,北加利福尼亚州始於弗伦奇加尔奇地区、由一宗汽车故障点燃的野火周五造成当地一名消防员死亡,是这场野火燃烧以来第2人遇害。

加州森林及防火局发言人考克斯表示,消防各局现在处於「疏散及拯救生命」状態,火势蔓延速度快又强,「移动得比我们能够(处理)快」。

野火至少摧毁65栋建筑物,雷丁市以北、人口1万的沙斯塔湖市,连夜接令疏散。



大火洗礼 绿林变色 加拿大山呈萧索秋景

2018年8月20日


航拍加拿大山经过大火洗礼后的残景。(相片由Jerome wong C J提供)

(本报美里20日讯)美里出现“夏日秋天”奇景?

位于美里加拿大山,旅客常游览的一号油井坡地大片丛林,上周发生大火,超过3英亩的草丛及树林烧焦。在相机镜头及航拍器拍摄下,烧焦的树木及丛林,却呈现出不一样的“秋景”。


“中华气功12号路”下坡路,山径两旁纸树,烧得焦黑。

遭受大火肆虐后,原本绿油油的丛林,地表一片焦黑,树木变成灰褐色,在下午阳光照耀下,犹如深秋后树木枯黄落叶的景色。

对于常年高温多雨的赤道国,绝无可能出现;上周五发生的加拿大山丛林野火,也让废弃超过40年的一些陆上油井井口暴露在外。



中国报

大马10年后 平均气温恐达摄氏40度

2016年4月04日

大马未来10年的气温,恐怕会上升至摄氏40度,与阿拉伯国家的气温一样。

士姑来马来西亚工艺大学永续发展部门主任莫哈末法迪里教授指出,我国未来每一年,城镇和郊外地区的气温都会上升摄氏1.2度。

“人体一般只能承受摄氏39.5度的气温,所以高温气候不仅会令国家遭遇长期旱季的威胁,人体也可能因无法适应高温而中暑。”

莫哈末法迪里昨日出席替代人体探测仪(SHS)推介礼时,如是指出。

截至目前,大马的平均气温为摄氏32度至33度,莫哈末法迪里认为,我国未来会因越来越多的交通工具和工厂,造成更多的二氧化碳释放入空气中,导致国家气温直线上升。

另外,国内建筑物使用的吸热建材,也造成热能被储存在建筑物内外部分,无法释放,导致我国气温状况变得更加糟糕。

376

主题

3万

帖子

13万

积分

积分
130351

拿督准拿督太平局绅甲必丹部长局长良民软件功能探索比赛优胜者沙巴旅游达人旅游大使铜章(累积乐捐RM100以内)

 楼主| 发表于 2019-8-24 23:02:52 | 显示全部楼层
诗华日报

研究:气候暖化令昆虫大量繁殖 或蚕食全球两成粮食

2018年8月31日

由美国多间大学合作的一项研究发现,全球气候暖化將令昆虫大量繁殖,飢饿的昆虫將大量蚕穀物,如小麦、稻米和粟米,导致人类主要粮食减少。

美国华盛顿大学气候科学家多伊奇(Curtis Deutsch)领导的研究指出,昆虫目前吞噬全球约10%粮食,若气候变化持续,上述比率至本世纪末將增至15%到20%。

研究探討欧洲玉米螟(European corn borer)和亚洲水稻螟虫(Asiatic rice borer)两种害虫在气候上升时所造成的破坏,发现牠们在穀物生长的关键时刻会大量繁殖,较炎热的天气又会加快牠们的新陈代谢,让牠们食量增大。

研究人员指出,若气温再上升摄氏1.5度,害虫將蚕食5300万吨穀物。由此估计,美国的粟米、小麦和稻米损失將上升1/3;俄罗斯稻米损失暴升6倍;朝鲜、蒙古、芬兰、英国及丹麦等国的小麦,损失至少增加一倍。

研究人员透过电脑模擬预测害虫和气候活动,有关报告已刊登在学术期刊《科学》(Science)。



电动汽车或更损害环境

2018年8月24日

(檳城24日讯)为节省金钱及避免污染环境,近期是否计划把你的汽油或柴油动力轿车,换成一辆电动汽车(EV)?可能你在做出决定前先好好想想,因檳城研究院最近一项研究指出,电动汽车比燃油汽车更损害环境!

儘管全世界都在鼓吹电动汽车能对地球减少破坏,民眾也普遍认为电动车並不像燃油车辆般,会排放出废气及污染环境。但在马来西亚,电动汽车却有可能比用燃油为动力的汽车更损害环境。

根据檳城研究院研究分析家达善希的研究,电动汽车確实有很大的潜力可减少废气排放。然而在大马,电动汽车的电源还是须由能源发电厂支撑。换句话说,电动汽车主要仍得依赖发电厂的发电为它充电,它才能在路上行驶。

「而大马90%以上的电力,还是来自燃烧化石燃料(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天然资源)后生產而得。」

他今日发表一份研究报告时说,若不先解决发电厂的能源生產问题,就將重点放在电动汽车上,这是不成熟的,因这反而会导致我国的交通工具废气排放量有所增长。

在其研究中,他分析了电动汽车(EV)、「內燃机轿车」(ICEVs)及「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HEV)的生命周期排放量。而研究的车款包括第二国產Bezza轿车、美国特斯拉(Tesla)Model3电动车、日產(Nissan)首部量產电动车Leaf,以及特斯拉XP100D纯电动房车行驶每公里所排放的二氧化碳。

研究得出的结论是,第二国產车Bezza每公里產生了172.1克的二氧化碳,相比其他车款,包括电动车的更低。在研究中,特斯拉XP100D纯电动房车每公里就產生了252.7克的二氧化碳。

因此,达善希认为,此研究证明马来西亚转向推动电动车的环保政策,可能导致更高的环境污染。

檳城研究院研究分析家达善希指出,除非政府能达致其在创造再生能源的目標,並大幅减低发电厂在发电时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否则在大马推动电动车,將造成比燃油汽车更多的污染。

据了解,希盟政府打算在2025年將目前仅占2%的以再生能源创造的能源,提升至20%。此外,政府还宣佈了在第三国產车计划下,有意推动电动车发展。

他说,在现阶段,只有非常高效的电动汽车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量,才能比第二国產车Bezza更少。即便如此,减排的幅度仅在1.5%至4.7%之间。他指出,相比对电动汽车技术投入的大规模投资,上述的些许差距实在是太小了。



光华日报

继续观望,海水上涨

2019年8月24日  董恪宁

这些日子,南洋群岛有两个国家领导,不约而同都为海水不断地上涨操心。眼巴巴看着1000万人口的雅加达每年正在以1至15厘米的速度下沉,连任印尼总统佐科建议把国都迁往婆罗洲加里曼丹的中部。

虽然小道消息传开,新都可能定在帕朗卡拉亚;但是,现有的阶段,一切的方案其实言之过早。不过,印尼所思,显然是玩真的,早前甚至投入400亿美金在海湾外环,营造一座人造岛,防御雅城。

但是,最终付出的代价,恐怕不止这一小笔钱。不论分开多少年执行,不管迁都是否只是牵涉局部的机构,印尼还需回答,他们准备如何处理留守13条河流纵横交错,雅城原地的土地、建筑和百姓?

对岸的新加坡总理李显龙跟着在国庆群众大会演讲,也为此提出“气候防卫”,向正在上涨的海水宣战。总理透露,公用事业局已从滨海东到樟宜填海造建小岛,连接堤坝,构成兼为防洪之用的蓄水池。

新加坡政府的行政标准,想来遵奉“言必行,行必国”的守则,当然也是玩真的。李显龙轻轻敲打了算盘,说未来100年可能需要投入1000亿新元,甚至加倍更多的资金,保护这个小岛。

当然,从百年的时间计算,每年所需,只是10亿新元。凭靠新加坡政府雄厚的财力、和精英领导过人之能力,想必微不足道。可是,困在海水之中的小岛,可以因此走出如此的困局吗?

同在一个区域,马来西亚难道没有面对海水上涨之劫?8年前的2011年曾有报道说: 2004 年起,这里的海水水位每年上升接近 10 公分。如果水位持续, 至少7 个低洼之地,因此岌岌可危。

当中,槟城、雪兰莪、巴生、马六甲、峇株巴辖、北根及美里,将在 9 年后为海水淹没。此外,海拔介于 1 至 2 公尺的霹雳、吉打与柔佛之海岸,也可能陆续排队遭殃。当中,峇株巴辖情势特别危急,2.5 公尺的海水足以把峇株巴辖淹在海里。

2016年,时任前朝天然资源及环境部长的旺朱乃迪表示,再次提出警告温室效应导致本国的温度上升。总体而言,两岸大约20%低洼之地,或将面对掉入水中的高风险。

然则,当时身在马六甲出席第16届甲州国际青年论坛,部长没有详说内情,只是点到为止的说:靠海之地,首当其冲:吉打、吉兰丹、登嘉楼、彭亨、砂拉越、沙巴都在名单之中。



“地球之肺”在燃烧

2019年8月24日

人类一直都被指责为破坏地球的罪魁祸首,这主要是因为因为人类不但无节制地榨取地球资源,也不断制造破坏地球的元素来加重环境问题。由于涉及人类的利益问题,所以要人们放弃已享有的便利去响应环保,这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才会导致环保课题就一直只局限为环保分子的示威活动,或者是仅是人们在社交网站表达支持的一个举动而已。

就算是极端天气的肆虐,或者是肉眼看得到的各种温室效应影响,人们依然将环保问题视为事不关己,甚至对政府的一些环保措施所造成的不便表达不满。就像亚马逊热带雨林的林火,自8月10日以来已经烧了逾二周的时间,但人们似乎并没有对这个被誉为“地球之肺”的亚马逊雨林发生林火表达更大的关注,甚至不知道这场林火会给人们带来多大的影响。或许很多人会觉得不仅亚马逊雨林,很多地方也一样发生林火,并把问题归咎于天气炎热。但一直是潮湿的亚马逊热带雨林其实并不容易发生林火,所以如今林火的泛滥绝对不能排除有人为的活动或者是受到人类制造的温室效应所影响的。

巴西总统博索纳罗上任以来就一直以拯救国家为由主张开发亚马逊雨林,甚至一度想效仿特朗普退出《巴黎协议》。所以过去的8个月来巴西发生了近7万3000起林火,比2018年同期足足增加了83%,而森林砍伐活动也比同期增加了88%。由此可见当一个国家领袖注重发展多于环境时,所带给人们的将会是一个就算有经济效益也无法享受的糟糕生活环境。比如说圣保罗市已经变成一个被浓烟笼罩的黑夜城市,人们所获得的经济效益并无法弥补所面对的健康问题。博索纳罗更以不得干涉内政以及归咎非政府组织放火来逼他下台等争议性言论合理化他的政策,因此世界各国应该加大施压力度来让这位总统正视本身的问题。

亚马逊雨林除了提供地球20%氧气区,每年也会吸收多达 20 亿吨的二氧化碳。如今这个为地球减碳的地方却成了持续排放二氧化碳的地方,就像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所说的,在全球气候出现危机之际,人类已经承受不起让一个氧气和生物多样的主要源头遭受更多的伤害,因为这绝对会加剧原本就已经很严重的气候变化问题。所以说这已经不是一个国家的内政问题,而是一个关乎地球及人类未来的重大问题,各国绝对有义务去阻止这问题持续下去。

376

主题

3万

帖子

13万

积分

积分
130351

拿督准拿督太平局绅甲必丹部长局长良民软件功能探索比赛优胜者沙巴旅游达人旅游大使铜章(累积乐捐RM100以内)

 楼主| 发表于 2023-7-28 08:17:47 | 显示全部楼层
诗华日报

“火烧世界地图” 康怡作品登《时代》封面

2021年4月16日

(亚庇16日讯)来自本州的马来西亚艺术家—康怡以一帧世界地图火焰的艺术作品,将在来临的4月26日荣登《时代》(TIME)杂志封面。

据《时代》报导,康怡与团队将耗时约两周,使用5万支火柴拼凑出一个世界地图,然后点燃这个作品燃烧殆尽。


4月26日《时代》杂志封面就是康怡的作品。

康怡把艺术作品放火烧燬,意味着全球气候危机如何影响地球上的所有人而获《时代》杂志作为封面。

2012年4月26日的《时代》杂志封面就以这幅正在燃烧的画面,以气候变化为主题作为封面,扬名世界。

康怡10多年前从生活中挖掘其中的文化元素,不断尝试以日常生活物品创作名人肖像,并将创作过程录制成视频上传到社交媒体,获得惊人点击率,扬名海外,也获得需许多国际艺术荣誉。



气候变化让人们生孩也要三思

2021年8月13日

(华盛顿13日讯)越来越多人不愿意将孩子带到一个未来几十年将受气候变化破坏的世界。

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报导,不久前,世界顶尖气候科学家在联合国发布的“人类生存红色警报”中,对气候紧急情况的加深,发出了迄今为止最严厉的警告。

联合国跨政府气候转变专家小组(IPCC)周一的报告称,未来20年全球气温可能会上升摄氏1.5度,超过《巴黎气候协定》的关键目标。《巴黎气候协定》是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协议,被认为对降低气候灾难的风险至关重要。

科学家们对地球未来日益黯淡的前景,正使越来越多的人不愿生育。

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的分析师上个月在给投资者的一份报告中称:“由于对气候变化的担忧,不生孩子的运动正在增长,对生育率的影响比之前生育率下降领域的任何趋势都要快。”

他们以调查、学术研究和谷歌数据表明,气候变化正在直接和间接地加速生育率的下降,支撑他们的论点。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研究人员指出,在极端高温事件发生后的9个月内,美国的出生人数下降,而去年对中国1万8000对夫妇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气候变化,尤其是颗粒物污染,与不孕可能性增加20%有关。

有些人选择不生孩子,因为他们担心这样做会加剧全球暖化。

摩根士丹利的分析师称:“生一个孩子每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与其后10项讨论最多的个人可做缓解(暖化)措施,对气候(造成的破坏)还要严重7倍。”

瑞典2017年发表在IOPscience的一项研究发现,在先进国家,每个家庭少生一个孩子每年可以节省大约58.6吨的碳。

然而,研究作者之一尼古拉斯今年在接受Vox采访时表示,减少人口并不是解决气候危机的方法。

“的确更多的人会消耗更多的资源,并导致更多的温室气体排放。”她说: “但这并不是真正稳定气候的相关时间表,鉴于我们有这10年时间将排放量减少一半。”

孩子得忍受极端天气

其他人则担心他们的孩子,可能不得不忍受极端天气事件,以及可能的连锁反应。比如,世界某些地区的农作物可能会歉收。

丹尼尔是一名35岁的英国人,目前居住在阿联酋的迪拜,与他的伴侣结婚近12年。在他们交往早期,他们对生孩子的想法持开放态度,但现在他们不那么热衷了。

丹尼尔告诉CNBC:“在过去的几年里,气候绝对是我们不想要孩子的主要因素。”因担心可能会成为与他意见不同的人在网上攻击的目标,他要求勿将其姓氏写入报导中。

这对夫妇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都依赖空调并喜欢旅行,他们一直在寻找显著抵消碳足迹的方法。丹尼尔说:“我们想了很多,很快就意识到,在世界上再增加一个人就会对环境产生巨大的影响。”

英国哈里王子在2019年表示,他和妻子马克尔计划最多生两个孩子,理由是环境问题。

社交媒体上的,人们正在讨论将更多人带入一个变暖的世界的问题。

31岁的纽约众议员奥卡西奥-科尔特斯2019年在Instagram的直播中向150万粉丝说:“基本上,科学界一致认为儿童的生活将非常困难。而且确实导致,我认为,年轻人有一个合理的问题:现在还生孩子好吗?”

对孩子的成长感焦虑

39岁的英语老师库姆斯告诉CNBC:“我拒绝将孩子们带到我们称之为星球的燃烧地狱。”

库姆斯一直不确定是否要生孩子。她说:“现在,当我看到经济状况、劣质的全球医疗保健和气候变化时,我觉得我所有的恐惧都是有道理的。”

一些已经有了孩子的人也在担心。39岁的詹姆斯是广告和公关公司Havas UK的管理合伙人,他告诉CNBC:“去年我经历了一次重度抑郁发作,这是基于对我孩子成长的世界存在焦虑。”

詹姆斯有两名分别为3岁和6岁的女儿。他常担心她们的未来:“我一直在考虑什么时候劝阻她们不有自己的孩子是合适的,因为我认为我们真的已经过了不归路了。”

当然,如果每个人都停止生育,那么人类最终将不复存在。一小群反自然主义者认为,这正是应该发生的事情,但大多数人并不认同这种观点。

事实上,很多人认为生孩子是一项基本人权,可以为家庭带来幸福和快乐。

然而,气候紧急情况是燃烧化石燃料导致温室气体排放增加的结果,而不是人口增长。

IPCC的报告警告,研究人员观察到的一些气候变化,例如海平面持续上升,预计将“在数百年到数千年内不可逆转”。

报告还重申,迫切需要“强而有力和持续”地减少排放碳和其他温室气体,以限制气候变化。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指调查结果是“人类生存红色警报”。他补充:“这份报告必须为煤炭和化石燃料敲响丧钟,以免它们摧毁我们的星球。”

目前,即使政策制定者公开承认向低碳社会过渡的必要性,但预计未来几十年世界对化石燃料的依赖程度会更加严重。



格陵兰冰顶史上第一次下雨 再次敲响全球暖化警钟

2021年8月21日

格陵兰大部分土地都位于北极圈内,该国境内长年被冰雪包覆,不过近日却出现一个从未发生的景象,据外媒报导,格陵兰冰原最高点的研究设施不久前侦测到降雨,这是自从有纪录以来首次发生,同时也杀得科学家措手不及,因为他们没有时间去找仪器来测量降雨量。

综合外媒报导,科学家本周三证实,上周六在格陵兰冰顶的研究设施发现到降雨,美国国家冰雪数据中心则指出,这是该地首次出现降雨的情况,而且从上周六凌晨5点起,位于海拔约3216公尺的「顶峰站」就开始侦测到超过冰点的温度,这是近10年来第三次遇见,不过前两次都没有导致下雨;数据中心估计,将有70亿吨的雨水落在冰盖上。

格陵兰地区发生降雨,与此同时该地的冰原也正在融化,虽然该国拥有65.6万平方英里的面积,但随着全球暖化问题,一些气候模型表明,如果没有气候的积极干预,北冰洋在2050年夏天可能不会结冰了。

全球暖化问题日益严重,科学家认为,格陵兰冰川融化将会造成灾难,如果格陵兰的冰盖完全融化,全球海平面可能会上升20多英尺,影响世界各地的沿海社区,并淹没上海、阿姆斯特丹和纽约等地势低洼的城市。



联合国警告人类 地球已进入“沸腾时代”!

2023年7月28日

科学家今日证实,今年七月将成为历史上最炎热的月份。联合国秘书长古特瑞斯警告,地球正步入”全球沸腾的时代”。

据法新社报道,全球暖化造成的高温已在本月影响欧洲、亚洲和北美部分地区的数千万民众,同时野火在加拿大和南欧地区肆虐。

古特瑞斯表示:”气候变迁来势汹汹,非常可怕,而且这只是个开始。” 他敦促立即采取大胆行动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古特瑞斯还说:”全球变暖的时代已经结束,全球沸腾的时代已经来临。”

今年七月的前三周已记录到全球平均温度高于历史上任何时期。世界气象组织和欧洲联盟的气候监测机构”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均表示,2023年七月极有可能成为自1940年代以来最炎热的月份。

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的负责人布诺坦普表示,这一时期的气温异常高,幅度之大让科学家相信在本月结束之前已经打破了纪录。



研究:如地球气温上升2度 可能因过热而致命个案激增15倍

2021年11月10日

最新研究显示,如果全球暖化导致地球气温上升摄氏2度,10亿人将面临高温环境对人体产生的负荷。

根据《8视界》新闻网报导,英国气象局在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6)上,发表的研究报告指出,气温上升2度可能导致全球因过热而致命的个案激增15倍。

报告说,如果气温上升4度,意味著全球近半数的人将生活在受高温影响的地区。



当今大马

绿色和平展示巨型横幅,呼吁“为气候投下一票”

Nov 15, 2022 6:08 PM  更新: 6:11 PM

马来西亚绿色和平组织在独立广场展示一条巨型横幅,呼吁更多选民在第15届大选,投选优先考虑气候议程的候选人。

根据绿色和平组织的文告,志愿者和社运人士昨天在历史悠久的吉隆坡独立广场,展示了一条面积为30公尺 x 30 公尺的巨型横幅。

横幅上写着巫英双语 “为气候投下一票”("Vote4Climate "和 "Undi Iklim"),以向国家的未来领袖传递一个重要信息。

文告指出,年轻环保人士希望能够籍此鼓励更多选民们投选优先考虑气候议程的候选人,尤其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都说,只剩下不到10年的时间来避免气候变化的恶劣后果。

气候变化讨论不到0.3%

尽管如此,绿色和平组织指出,马来西亚的环境保护工作仍然表现不济。

“我们针对过去四年(2018-2022年)期间的国会会议记录进行了数据研究。结果显示,所有政党的国会议员在提交问题或发问时,甚少提及环境问题。在国会会议记录中的1万9401个的议员提问,从中我们只提取到8.4%(1634个)与环境议题相关的关键词。”

“‘气候变化’ (climate change或perubahan iklim ) 被讨论次数不到0.3%(55次)。在我们的调查结果中,‘洪水’(flood 或banjir)是第三多被提及的关键词,国会议员们提问350个关于‘洪水’的问题。”

“然而,这些问题很少涉及气候变化,在这350个问题中,只有16个(4.6%)同时提到‘洪水’和‘气候变化’。”

气候议程东拼西凑而成

该组织的公众参与项目主任莎齐娜(Nur Sakeenah Omar)指出,本届选举的焦点挖出了议员和各政党相互背叛的旧闻,而它本应该是候选人展示自己在气候危机当前担负起什么责任。

“气候危机所导致的台风、洪水和极端热浪继续摧残着当地最弱势的群体及人民,它剥夺了我们对美好生活的选择,它使我们全部人陷入了生死抉择的开端。然而,作为选民,我们有力量改变这种局面,在了解更多情况下作出决定,为气候行动投下一票。”

根据文告,绿色和平组织在进行上述行动的同时,马来西亚政府派出了迄今为止最大的代表团到埃及沙姆沙伊赫参加第27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7),而马来西亚希望把重点放在适应、气候融资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当地解决方案上。

然而,绿色和平组织表示,马来西亚的气候议程仍然是一个临时由各种政策和法规东拼西凑出来,这些政策和法规看来仓促和粗略,它侧重于适应而不是通过减缓来预防。

促议员优先拟三项法案

马来西亚绿色和平高级项目主管邓晓璇就点出,马来西亚的气候变化议程各自为政,环境治理向来被划分到不同的部门当中。

因此,她指出,当局需要在《气候变化法令》下建立一个立法框架,由一位部长整合所有的相关部门,负责制定一个整体和全面的气候变化议程。

“该议程应该涵盖绿色(green issue,即涉及生物多样性,如森林)和褐色(brown issue,如影响人类健康者,如空气污染)两种环境议题,以及气候变化政策,如碳税、可再生能源。”

“上周末政府发布洪水警告,当时预测全马六个州属与联邦直辖区,包括槟城、雪兰莪、柔佛、彭亨、吉隆坡和沙捞越地区都有洪水的风险。马来西亚需要系统性的解决方案来解决这种反复发生的洪灾。人们现在更加脆弱,我们的生命和财产每年都面临风险。”

“随着气候危机加剧,我们强烈要求所有政党立即采取行动,将制定《气候变化法令》、《跨境烟霾污染或清洁空气法》以及修订1974年《环境素质法令》纳入各自的竞选宣言,以改善我国目前的环境治理机制和法律,确保空气和水源质量得以保障国民的健康。”

“随着大家将在11月19日投票,我们的民选议员必须优先制定和推行上述三项法案,以使马来西亚更安全、更绿意、更具韧性。”

“我们也敦促国民投票给那些对环境保护作出承诺的候选人,并在选举之后继续与绿色和平组织一起督促和要求当选议员兑现保护环境的承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风下之乡」沙巴论坛  

GMT+8, 2025-4-30 01:54 AM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Style by Coxxs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