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下之乡」沙巴论坛 - 沙巴人聚集之地

 找回密码
 加入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大佬

[转载] 我国原住民的困境

[复制链接]

373

主题

3万

帖子

12万

积分

积分
129506

拿督准拿督太平局绅甲必丹部长局长良民软件功能探索比赛优胜者沙巴旅游达人旅游大使铜章(累积乐捐RM100以内)

 楼主| 发表于 2012-8-8 16:54:21 | 显示全部楼层
东方日报

赶原住民拆小教堂 柔政府將作赔偿

2012年8月7日

(布城7日讯)柔佛州政府將针对9年前把原住民「海人」驱赶离开他们在適都浪的土地及拆除他们的小教堂一事,向50名原住民做出赔偿。

新山高庭是于2010年裁决,柔佛土地与矿物局必须向这50名原住民做出赔偿,而代表柔佛土地与矿物局的柔州法律顾问拿督阿都拉曼今日在上诉庭撤回上诉申请。

高庭当时裁决,当局驱赶卡立巴仄、克拉拉及其他49名原住民离开属于他们的土地,是违反法律的,而拆除原住民的小教堂更是一种侵犯行为。

撤销上诉申请

由拿督斯里阿布沙玛领导的上诉庭三司今日撤销该上诉申请,並諭令申请人必须缴付5000令吉给相关原住民。

另2名上诉庭法官是拿督克孟阿兰及拿督阿兹亚阿里。

约有60名当地原住民包括儿童,今日也出席聆听法庭的裁决。

原住民的代表律师史迪文表示,隨著这项上诉被撤销,高庭的裁决將维持不变。

评估赔偿金额

他说,接下来的步骤是回到高庭,以评估当局必须赔偿多少钱给原住民。

卡立巴仄及其他原住民都是来自「海人」族,也是原住民基督徒理事会的成员,他们原本是来自適都浪原住民村的村民。

他们是于1993年被新山市议会指示必须搬迁至瓜拉马西原住民村,因为他们所居住的土地未来將被发展。

原住民事务局总监曾答应原住民可在新地点兴建宗教建筑物,原住民也在2003年搬迁至新地点后兴建一间小教堂,但在2005年圣诞节前10天,当局拆除该教堂。

卡立巴仄及克拉拉接著在2008年12月入稟民事诉讼,並把柔州土地与矿物局总监、新山市议会及原住民事务局列为答辩人,不过,市议会及原住民事务局没有参与高庭的聆审过程。

新山高庭于2010年9月22日裁决原住民胜诉,並諭令柔州土地与矿物局总监及新山市议会必须赔偿给原住民。

http://www.orientaldaily.com.my/index.php?option=com_k2&view=item&id=19424:&Itemid=113

373

主题

3万

帖子

12万

积分

积分
129506

拿督准拿督太平局绅甲必丹部长局长良民软件功能探索比赛优胜者沙巴旅游达人旅游大使铜章(累积乐捐RM100以内)

 楼主| 发表于 2012-8-18 18:55:13 | 显示全部楼层
独立新闻在线

珍尼湖鱼类因污染无法食用 村长称青年生气难拉国阵票

作者/刘伟鸿  2012年08月16日 03:33:04 pm

【本刊刘伟鸿撰述/摄影】彭亨州务大臣安南耶谷(Adnan Yaakob)称伐木和矿业没有污染珍尼湖;但是珍尼湖原住民反驳湖内鱼类有一股腐木臭味、生藓和有蛔虫,无法食用,而小孩子在湖中冲凉后就有皮肤病。村长更表示难以为执政党不拉拢选票,“因为年轻人生气,不听我话”。

珍尼湖甘榜双溪谷梦(Kg Sg Gumum)村长阿旺(Awang)表示,妻子有天在湖中捞起五到六条他最喜欢吃的Ikan Temakang, “煮好后我要吃时,不能吃的,就好象木头浸在水中一个星期。”

此外,他也指出Ikan Temakang有生藓(Kudis),而且黑皮Ikan Bujuk有蛔虫,“完全不能吃”。

居住在珍尼湖畔茉赖河(Sg Melai)的杨贵梅(Yeoh Kew Mui)透露,茉赖河的水已经“肮脏和浑浊”,他们只能依靠该河流获得水源,原住民小孩在河中冲凉后都有皮肤病。

她叙述道,茉赖河上游有铁矿和伐木活动,而该河流是流向珍尼湖。

他们是在国际透明组织马来西亚分会总秘书佐希费德南斯(Josie M. Fernandez)陪同下,在八打灵再也召开记者会时,这么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原住民一行人从今早5时开车到吉隆坡召开记者会,而其他原住民代表有佐宜(Joey)、哈米兰(Hameran)等。

昨天,安南耶谷否认珍尼湖附近地区的采矿与伐木活动,导致珍尼湖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并表示,州政府已与国民大学(UKM)合作,恢复珍尼湖原貌。【点击:免沉淀物堆积珍尼湖坏生态 组织吁彭州勿批准湖边采矿】

无法应大臣要求吁投执政党

阿旺表示,彭亨州务大臣在大选时都要求他为执政党进拉票,“请我的村民(anak buah)不要划叉在其他地方。”



但他认为,只要珍尼湖污染一天不解决,那么他无法帮助安南耶谷拉票,“在大臣面前我也是这样讲”。

他重复强调,“我已经无能为力了,不要要求我去(拉票),等下年轻村民不听讲,我怎样帮忙?”

他说,珍尼湖是他们寻找传统树根药材、鱼类等生计,更希望停止采矿活动。

没有任何方面影响

甘榜双溪谷梦原住民土地行动理事会主席依斯迈(Ismail,左下图)也反驳原住民籍上议员奥里安(Mohd Olian Abdullah)的珍尼湖原住民受到外界影响的指控,否认原住民有被政治利益集团收买。



他表示,奥里安8月上旬时到访他们的村子,并呼吁大家支持巫统。

他念出文告坚称,“我们没有给任何政治利益集团或其他影响,我们已经不是55年前的原住民盲目跟随,直到就连我们的习俗地也不保。”

他指出,虽然安南耶谷否认伐木和采矿造成珍尼湖污染,但他希望安南耶谷能亲身到场考察。

他也说,油棕园业主和矿主在原住民习俗地种植时,没有经过他们的同意,只是每棵树给予赔偿马币3元,而翻种橡胶树苗就已经需要6元,根本不划算。

主办当局也有在场放映珍尼湖遭受采矿和伐木活动的短片,以让各家媒体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此前,本刊曾随着国际透明组织大马分会,现场考察珍尼湖,并发现到原本荷花盛开的八月,只剩下几支荷花在珍尼河(Sungai Chini)开着,其他湖泊没有看见荷花踪影。

撑船的原住民船夫告知记者,政府在珍尼河口设立拦截水坝后,就导致珍尼湖水面上涨,使到珍尼湖成为“死水”。【点击:水坝伐木和铁矿污泥重击 珍尼湖变死水荷海成追忆】

http://www.merdekareview.com/news_v2.php?n=26368

22

主题

401

帖子

2725

积分

积分
2725
发表于 2012-8-18 21:07:37 | 显示全部楼层
你每次把新的文章发布在旧的主题之下,我们根本不知道最新的文章主题是什么,老实说很懒惰去查看,为什么不把最新的文章发表为新的主题?这不是批评,是提问。

373

主题

3万

帖子

12万

积分

积分
129506

拿督准拿督太平局绅甲必丹部长局长良民软件功能探索比赛优胜者沙巴旅游达人旅游大使铜章(累积乐捐RM100以内)

 楼主| 发表于 2012-8-18 21:25:23 | 显示全部楼层
Raphael 发表于 2012-8-18 09:07 PM
你每次把新的文章发布在旧的主题之下,我们根本不知道最新的文章主题是什么,老实说很懒惰去查看,为什么不 ...

大佬我只是把相关课题的文章收集在一个主题贴里,帮助我以后容易搜索资料而已。

22

主题

401

帖子

2725

积分

积分
2725
发表于 2012-8-18 21:30:3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好的资料也可以跟大家分享,而坛友也可以为你提供新的意见和相关资讯。而新的帖和旧的帖累积累积在一起,坛友很难察觉。

另外,你检查自己的个人空间不就可以整理自己发过的所有的帖了吗?

373

主题

3万

帖子

12万

积分

积分
129506

拿督准拿督太平局绅甲必丹部长局长良民软件功能探索比赛优胜者沙巴旅游达人旅游大使铜章(累积乐捐RM100以内)

 楼主| 发表于 2012-12-6 16:13:49 | 显示全部楼层
当今大马

澳洲族群和解之路

   邓婉晴   2012年12月5日 上午11点37分



【时政】按图索骥
20年前的1992年1月21日,澳洲原住民玛伯(Eddie Koiki Mabo,左下图) 因病逝世,享年55岁。他坚持出生地托雷斯海峡莫雷岛 (Murray Island)土地拥有权属于自己,而与昆士兰及联邦政府打了长达10年的官司。



六个月后,联邦高庭在堪培拉宣判玛伯胜诉,从此推翻英国普通法的惯例,即一切土地皆归王室所有 (Crown land),并视澳洲为“无主土地”(Terra Nullius)(注1)。
玛伯不是第一位因土地拥有权而控告政府的澳洲原住民,但他坚持最久,诉讼过程最久,并且最终得到胜利。他的胜利,促使政府接着在1993年通过“原住民土地权法”(Native Title Act 1993),并设立“原住民土地权法庭”以处理原住民取回土地的诉讼。

在诉讼的十年间,与他一同争取的战友兼原告,一个接一个离世。他的坚持与智慧,却感动与激发了许许多多的原住民。

1972年,他建立澳洲第一所黑人社区学校,教导孩子认识自己的权益与保留文化。在那否定原住民的价值与身份的时代,他的努力犹如一盏明灯。

承认并存的原住民法

因为这盏灯,让四万名原住民,从各州搭巴士驶向几千公里以外的悉尼,第一次以“第一批澳洲人”(The First Australian)的身份,在1988年白人庆祝欧洲占领澳洲200周年纪念暨国庆节当天,现身游行示威。



玛伯案获判胜诉当天,整个托雷斯海峡群岛(Torres Strait Islands)的岛民群心沸腾,教堂为此鸣鈡。此案之所以意义重大,皆因它不但推翻了王室在法律庇佑下拥有无上权力的传统;在法律上,澳州政府的裁决,也意味他们承认澳洲原住民生存至少五万年来在当地通行的原住民法;同时意味着一个国家可以同时有两种法律体制。

对社会而言,承认原住民为第一批澳洲人,不但让澳州整个社会必须看见他们,同时也是对他们作为“人类”最基本的尊重。

正如玛伯所说:“虽然我们并未得到许多支持,但这场诉讼,将会解放我们的部落及所有原住民,甚至是白人。因为‘无主土地’的条例,让白人即使是看见了我们,却不能说我们在这里。他们其实与我们一样,一直都被这(僵化的霸权)捆绑着。从前,我们只是个影子,没有身份。‘无主土地’的标签被推翻以后,我们将不再是影子。从今以后,他们要跟我们说话,就要到我们面前,当面说清楚。他们将看见真实的我们,看见所有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原住民。”

欧洲中心论时的失窃世代

一条让澳洲原住民被世人看见的路,玛伯走了十年。自欧洲霸权统领澳洲两百年来,对土地的凌霸与对人的刻意边缘,都拜欧洲中心论所赐。

1788年1月,澳洲东岸一个名叫Warang的海湾首次出现大批白人。11艘巨船,约莫1300人,从英国远渡重洋八个月至此,并将海湾易名为悉尼。囚犯与士兵参半的英国白人完全无视有名有姓,有文化语言历史的原住民,开始在澳洲这片比英国大60倍的土地,建国立本。

英澳政府在宣誓这片土地属于白人的世界之余,深信原住民迟早会灭绝。然而,由于原住民与欧洲白人所生的“混血”后裔人口节节上升,政府因而在纯种可灭,混种宜留的主调论述中,推行一系列的“白人政策”。



于是自19世纪末至1960年代(有些地区甚至迟至1980年代),澳政府开始推行白人同化政策。只要双亲其中一位是白人(大部分都是父亲为白人),生下来的“混种”孩子,都将被强制带离原生家庭,与所有原住民家庭断绝联系,然后送往教堂或中心,接受西方/天主教/英语教育。

这些故事,在许多攸关此时代背景的电影与书籍中,都有迹可寻。白人政府的巡逻车,可以在任何场合:医院、学校、便利店、大街等,任意“绑架/盗窃”任何锁定的“混种”原住民儿童甚至是母亲。在“福利政策”的包装下,政府以救世主的姿态,美其名是为了让资源不足的原住民孩子能得到更好的福利与未来,实则是对白人与黑人两个社群莫大的欺骗。  

真相是,这些被强制性移植的“失窃世代”,绝大部分非但不曾受到更好的教育,反而沦为免费童工,超时干活,被教会人士强暴(男女皆有),住处如集中营,吃不饱穿不暖,受尽凌辱。

有者尝试逃跑,却不知道家在哪里。孩子也会根据肤色而被判定,能否被当时受鼓励的白人家庭领养——肤色越浅的孩子,被领养的机会越高。被领养后之后的命运,则端看自己的造化,有者从此被“漂白”,有者则沦为(性)奴隶。

官方迟来的承认

1997年5月26日,一份厚达680页的《让他们回家》报告书 (Bringing Them Home Report),第一次在国会公布,将“失窃世代”的真实故事赤裸裸公告天下。报告指出,没有人知道“失窃世代”究竟涉及多少人/家庭,但是估计在1910至1970年代期间,每三至十个原住民孩子中,就有一个被强制带离原生家庭与社区。



根据国际法,只要是有系统、大规模地将一个群体强制转移至另一个群体就是种族灭绝行为(参见Bird 1998,第 6页)。显然,原住民总人口在20世纪从100万兑减至7万的幅度之大,完全可以让澳洲的白人与同化政策被视为灭绝原住民行动。而在“失窃世代”悲剧中受影响的,不仅仅是一代人,有者甚至牵涉三代。改编电影《防兔篱笆》(Rabbit-proof Fence)的当事人,便是最有名的证明。

这些孩子在同化教育中被严禁说家乡话;不断因肤色被排挤,被再教育说自己的肤色与种族是肮脏及邪恶的,因而对“我是谁”产生严重的混淆与质疑。有者在长大之后,通过协助找回家人,但多半无法与父母及兄弟姐妹们相处。

那些已断裂的亲情与关系,根本就无法重新接驳。有着甚至连对着朝思暮想的妈妈,都说不出一句家乡话,需要劳动翻译。失去语言、文化与历史,对自己的身份缺乏认同甚至模糊,是数十万“失窃世代”永远无法弥补的痛。

讨论整整十一年才道歉

1980年代,联邦政府终于意识到,这样的文化切割与同化,对“混种”原住民来说,其实成效不高。在《让他们回家》报告书提出的54项建议中,也强调政府若诚心要与原住民及“失窃世代”和解,首先必须公开道歉。

1996年,虽然各州议会通过了两党联合道歉的决议,联邦政府却坚持认为道歉必然将导致原住民要求赔偿。时任总理霍华德(John Howard)表示,虽然他个人对这一切“深表难过”,但对于(非他党派的)前朝政府所犯下的错误,不应由新一代的澳洲子民共同承担。



当时的在野工党领袖比兹利(Kim Beazley)反击道,道歉具有象征意义。在1996年8月召开的澳洲史上第一次原住民和解理事会,总督威廉迪恩(William Deana)也在演说中表示:“倘若国家不肯承认过去曾掠夺、压迫与剥削原住民等过错,澳洲人民与原住民将永远无法达成真正的和解。道歉,并不代表不曾参与决策的现代澳洲子民都必须对国家过去的行为与措施感到愧疚。反之,作为国家,无论是屈辱还是光荣,我们都能够也必须与过去的一切共同存在。”

他也提到,许多原住民至今仍保受顽疾、酗酒等恶习,甚而是酒精饮料本身的煎熬,其实都源自他们的白人祖辈,那些未经允许即把澳洲土地占为己有的欧洲移民。

为道不道歉,澳洲政府讨论了整整11年。直至2008年2月13日,前总理陆克文在议会发表了举世瞩目的演讲,三度向原住民正式表示歉意,并承诺将改善原住民的生活水平,如提高识字率、教育与医疗保障、增加平均寿命(原住民的寿命平均比非原住民短约20年)、减低幼儿夭折率等。在拟这份道歉词之前,政府也咨询了原住民的领袖。

由此,真正的和解之路,才正式开始。

道歉之后,和解之前

走过专制的白人政治,澳洲自1970年代起才渐渐走向文化多元主义社会,也致力修复与原住民的关系。“原住民土地权法庭”成立至今,共有141 个案件,占澳洲縂面积约17%的土地,已在“原住民土地法权”下得到认肯。虽然有说原住民即使被承认拥有土地,仍无权干涉矿商等进行开发,但申请与认肯的案子与协商过程,依然在继续。

在法律上,政府立法通过《种族歧视法》、《种族仇恨法》及成立人权委员会,保障各族群在职场的受聘权、在公领域及公共设施与服务的使用权、行动权、购买权等。每一年,政府也投入资金大力推动原住民和解及推广工作。1981年成立的官方和解中心“联系”(Link-up),专为失散的家庭做牵线、协调、相认与辅导工作,任何人若要寻找自己、家人或领养者的身分,都可从那获得完整的资料。

在教育方面,国家对过去的歧视与错误,毫不回避。历史被被拍成电影,编入小学至大专的必修/选修课程,不论是在英语、历史、美术、性别、电影、甚至是舞蹈课,都会穿插关于原住民的内容,让师生公开讨论。



几乎所有攸关社会的官方与非官方网站,都会设有“原住民与托雷斯海峡群岛”一栏,根据閲读程度不同的读者,用从最简单到最复杂的语言和互动模式(如儿童网站以卡通或影片描绘,学院与政府网站则多以文字叙述),传达这个严肃却必知的历史。

文化上,各大专院校皆可自由举办大小规模的原住民节庆;媒体有报道、批评与带动舆论的绝对自由。国立博物馆及美术馆都设有历史交代完整的原住民舘,甚至以简单的字句与动画,摆放在儿童高度位置,解释原住民历史。

每年的5月26日,被定为国家道歉日。6月3日,即玛伯被宣判胜利当天,则被誉为玛伯日,以此纪念这两天对原住民与托雷斯海峡岛民的重要性。

诚然,澳洲政府与原住民的和解与修复之路,还有许多未解决的隐性问题。例如原住民与非原住民的教育与生活水平、就业机会等差距依然颇大;“失窃世代”的口述者也在《让他们回家》报告中承认,家庭及社会的切割、成长过程中所遭遇的一切,都对他们产生了不可磨灭的阴影与后遗症:如严重的忧郁、狂躁、对人不信任、酗酒、自虐倾向等,伴随着他们一生。走在澳洲街道,也经常会看见样貌衣着容易辨认的原住民四处游荡,或喃喃自语,或找人吵架。

这些问题若处理不当将引发社会矛盾与冲突。然而澳州政府在和解路上所释出的诚意、坦然与谦卑,特别是在坦然面对过去,并赋权予原住民,让他们被看见及平等对待的努力,就已是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国家,望尘莫及的大国风范。

通往和解的道路有多远?

通往和解、和谐与和平的路,到底有多远?每个行动的看似成功与失败,也不过是另一个转角或起点。这条路,从来没有人能走完,也不会有终点。就如失根与失语,无论如何都将成为“失窃世代”心中永远的黑洞。

同理,我国一些“独立世代”对异族的保留,大概也是由于亲身经历过种族暴动,又因无法看见另一个极端,而无法将阴影抹去。



如今,世界对澳洲的印象,是蓬勃的经济、稳健的汇率、五大城市晋身世界宜居之城的神话、及移民之囯。多少人在乎,两个多世纪以前登陆澳洲大陆的是英国囚犯;多少人相信,曾经的澳洲是个集体受伤的社会,白人因骄傲的民族自信,必须默许政府对他者的不人道行为;原住民只因肤色,就连骨肉与身份也无法保全。

但是我们看见,和解的路虽难且漫长,也总比逃避甚而篡改或扭曲真相,更能让国人信服与坦荡荡。一如德国为二战纳粹所为而道歉,对照日本不肯承认的南京大屠杀。

真英雄一句道歉,重如泰山。那不是一句“没有人不曾犯错,我们就疏忽道歉”,就能将过去与现在所不断制造依然存在的伤害、痛苦、绝望等一笔勾销,那无疑是捞取选票的台词。

唯有真诚面对勇于发声的人,认真检讨,承认过失,提出实际的补偿,例如创伤治疗、赔偿等,并不断搭起对话与沟通的桥梁,以完全开放的态度面对媒体与社会,从教育培养社会的集体公民意识,才有可能消除仇恨,抚平伤痕,共创未来。

注1:无主土地 意指法律上不属于任何国家管辖的土地,英国人为了占领澳洲,刻意无视在五万年前就已扎根的原住民,宣称澳洲大陆没有主人。与一般的“占领殖民”性质不同的是,英人从未与当地人民或领袖进行任何形式的沟通,如通过战争掠夺、签订条约迫使割让、或对方自愿投降。

参考文献
玛伯案评论:http://www.theage.com.au/opinion/political-news/mabos-legacy-20120601-1zn9h.html

澳洲国营电视台制作的玛伯案纪录片:http://www.sbs.com.au/firstaustralians/index/index/epid/7

《让他们回家》报告的pdf全书下载:http://www.humanrights.gov.au/pdf/social_justice/bringing_them_home_report.pdf   

报告的精简版,可参考Carmel Bird编著(1998) “The Stolen Children: Their Stories” ,NSW: Random House Australia出版。

欲知更多“失落世代”的来龙去脉,可浏览资料完整的官方网站:http://australia.gov.au/about-australia/australian-story/sorry-day-stolen-generations

邓婉晴,毕业于澳洲默多克大学,现为文字工作者。喜欢散步,擅长迷路,因而习惯在游走的过程中,勾画城市图像。坚信马来西亚人民值得拥有一个更好的城市与国家,为此愿意共同努力,寻方找向。

http://www.malaysiakini.com/columns/215929

373

主题

3万

帖子

12万

积分

积分
129506

拿督准拿督太平局绅甲必丹部长局长良民软件功能探索比赛优胜者沙巴旅游达人旅游大使铜章(累积乐捐RM100以内)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6 19:12:37 | 显示全部楼层
当今大马

政府机构教导原住民投票国阵? 霹民联抨培训活动违反选举法

2012年12月26日 下午5点43分



第13届全国大选来临之际,霹雳州民联今日要求国阵政府解释该州一系列教导原住民投票的培训活动,并质疑这些活动已经抵触选举法令。

根据伊斯兰党喉舌《哈拉卡》网站报道,霹雳州民联质疑这项活动是要“教导”原住民,在来届大选投票给国阵。

霹雳州民联召开记者会指称,这项活动是从上个月开始就在彭亨打巴路一带的原住民村落进行,并且获得原住民发展局(JAKOA)的配合,以及一名国阵州议员的出席。

获得5公斤白米作为奖赏



这些原住民村民都会获得两张仿拟全国大选的选票,而他们必须在原住民发展局官员和国阵州议员的前面,在国阵一栏打勾。

“一张选票是给打巴国会议席,而另外一张选票则是积莪营州议席。”

“村民都必须在两张选票投选国阵,然后他们就会获得5公斤的白米作为奖赏。”

霹雳州民联表示,这些原住民村民在划完选票后,都必须把仿制的选票交回官员。

公正党文告点名州议员

出席记者会的民联领袖包括公正党霹雳州财政叶逸堂、霹雳州副秘书陈家兴、公青团中央理事黄诗情、原住民局主任峇阿西安(Bah Arsian)、伊党打巴区部主席莫哈末拉欣(Mohd Rahim Nordin),以及原住民律师峇东尼(Bah Tony)。

公正党较后在另一篇文告也有点名这名国阵州议员的名字,不过《当今大马》姑隐其名,以获取有关议员的回应。

《当今大马》记者尝试联络有关议员,但是却没有人接听电话。记者较后也发出短讯给有关议员,要求评论。

涉嫌贿赂选民投给国阵



霹雳州民联也认为,原住民发展局和这名国阵议员已经抵触选举法令,涉嫌贿赂选民以及施加不当的影响。

根据1957年选举法令第三项的第9和第10条文,任何人都不得在大选前、大选期间及大选后,通过自己或第三者以恐吓或贿赂手法换取选票,而一旦罪成将面对监禁不超过两年或罚款1000至5000令吉的刑罚。

“他们尝试利用有关肮脏手段来恐吓和贿赂原住民,以把票投给国阵。”

“原住民发展局原本应该专业并照顾原住民社会的失误,但是却被用来为国阵竞选。”

要求议员一星期内回应

霹雳州民联要求政府包括原住民发展局必须对此解释,而公正党也在较后发表另一份文告,限定有关州议员在一个星期内回应。

公正党强调他们已经掌握确凿证据,因此奉劝对方不要尝试扭曲真相。

http://www.malaysiakini.com/news/217465


峇东尼退出火箭,入了蓝眼?

373

主题

3万

帖子

12万

积分

积分
129506

拿督准拿督太平局绅甲必丹部长局长良民软件功能探索比赛优胜者沙巴旅游达人旅游大使铜章(累积乐捐RM100以内)

 楼主| 发表于 2013-5-16 17:54:05 | 显示全部楼层
当今大马

行政脱节使习俗地遭人侵入 法学家冀原住民议题纳课程



2013年5月16日 下午5点15分

基于大马人多不了解原住民苦境,更有政府机构在行政过程否决原住民所享有的习俗地等权利,法律专家阿兹米沙隆(Azmi Sharom)倡议政府将原住民课题纳入大马教育课程。



马大多元法律与本土法律主任阿兹米(右图)在昨天一项珍妮湖原住民大会上,逐一点出大马原住民受忽略,甚至无法捍卫其权益的问题。

他指出,在涉及原住民使用森林与土地管理权限课题上,中央政府与州级政府的政策衔接不良,对原住民造成冲击。

他表示,涉及原住民权限的事务归中央政府管理,但土地与森林管理,是州政府的权限。

“这种落差令原住民面对的问题,变得难以解决,特别是两政府机构有不同的权限。”

抨纳吉忽视北根备忘录

这次大会由大马国际透明组织假雪州梳邦再也举办。此单位近来积极筹办各种活动,宣传珍妮湖地区原住民所面对的各种困境。

该组织也将原住民的心声,记录在“北根备忘录”,惟首相兼北根国会议员纳吉与彭亨州政府却漠视这份文件。

这份珍妮湖社区所支持的备忘录,促请中央政府与州政府停止在附近伐木与采矿,同时发放永久土地地契给他们。

将习俗地当普通地看待



大马国际透明组织声称,珍妮湖一带的发展已重新启动,而当地的原住民更被禁止进入森林保留地,也被告知要接受这些改变。

阿兹米沙隆也认为,当局就是把原住民习俗地,当成普通土地看待。

他解释,习俗地是原住民的命脉,在经济、社会、文化与心灵上都需要习俗地,但政府却根据利益来决定无主普通土地的用途。

审讯没突破夺地易发生

阿兹米沙指出,只要原住民习俗地权限官司,无法在法庭审讯中取得突破,习俗地就容易受人侵占。

他透露,原住虽不乏投诉管道,例如向政府投诉不符合环境冲击评估(EIA),但这样的投诉一般都石沉大海。

阿兹米沙隆不满的说,“(原住民的申诉与投诉)不受承认,或者,当局没有良好执行,他们认为可置之不理。(原住民)有权限又有什么用?”

建议透过影片音乐学习

阿兹米沙隆指出,大部分大马人从来不懂原住民的苦况,并认为须将原住民生活方式与历史纳入教育课程内。

除此,阿兹米沙隆认为也应将原住民的生活方式,制成影片与音乐,而这会是很有效的学习器材。

“令人难过的事实就是,他们得不到本身迫切需要的曝光(宣传教育)。”

http://www.malaysiakini.com/news/230345


373

主题

3万

帖子

12万

积分

积分
129506

拿督准拿督太平局绅甲必丹部长局长良民软件功能探索比赛优胜者沙巴旅游达人旅游大使铜章(累积乐捐RM100以内)

 楼主| 发表于 2013-9-28 19:54:12 | 显示全部楼层
当今大马

担忧政府借机夺六成祖传地 维权组织反对修原住民法令

2013年7月19日 下午2点00分



随着政府将修订《1954年原住民法令》,两个原住民权益组织强烈指责政府,企图借此盗取他们多达60%的祖传地。

来自彭亨与马六甲的原住民代表昨日召开记者会,强烈反对政府修订《1954年原住民法令》。

他们认为,修正法案将会赋权政府,把原住民土地分配给其他人;若没分配的话,则会被“归还”政府。

造成不同社群摩擦



彭亨原住民联盟代表沙菲迪利斯(右图,Shafie Dris)向乡村与区域发展部长沙菲宜提呈一份请愿书后告诉记者,如果修正法案通过,恐怕原住民将丧失多达60%的土地。

“这是我们祖先安眠的土地,也是我们生命的泉源。”

沙菲也担忧,如果法案通过,政府分配原住民土地,恐怕将造成原住民的不同社群产生摩擦。

指出席者没代表性

虽然原住民发展局同意在7月24及25日会见原住民社群,以探讨倡议中的法案,但沙菲认为,当局应该直接取消会议。

“这是因为,参与者并不是利益相关者,或知道知道原住民生活方式的人。”

他引述过去的一些事件,批评政府每次举办类似的咨询会,也只是邀请特定的代表出席,以托词当局已经咨询了民意。

修原民法令掀争议

上周,马来半岛原住民村网络(JKOASM)协调员蒂嘉召开记者会表示,原住民们身为利益相关者,理应获得相关修订案的内容。

根据报道,沙菲宜是在上月28日表示,政府将修订《1954年原住民法令》,以进一步改善对原住民社会的保护。

他表示,这项修订案将与各方包括人权委员会详细讨论,以确保按部就班并全面落实。

他说,修订案将涵盖该社群的权益,包括文化、贫穷、教育和卫生。

http://www.malaysiakini.com/news/236160



人权委会土地权报告终出炉 原住民代表不满未获悉内容

许君仪   2013年8月5日 下午2点17分



傍晚6点20分更新

延误已久的大马人权委员会原住民土地权调查报告今日终于出炉,但却没有邀请原住民组织出席,结果原住民代表不请自来,更即场批评人权委员会。

这份报告原本在国会于4月3日解散前,就已完成英文版本。但人权委员会主席哈斯米披露,由于未完成马来文版本翻译工作,才展延至今日一并发布。

哈斯米今午是在吉隆坡大使路的国家廉正中心,把报告移交给首相署部长刘胜权。

在移交仪式时,来自马来西亚半岛原住民联盟的数名代表由于没受到邀请出席,被迫站在会场两旁聆听。

抨只是政府工具



来自森美兰州的代表诺玛(Nurmah Bk Mahat,左图)在仪式结束后受询时表示,她和其他原住民代表是早前通过朋友,才得知报告出炉。

“我们也没有看过整份完整的报告,也不知道人权委员会在报告中,向政府提出什么建议去解决原住民的土地问题。这是不公平的。”

“我认为人权委员会只是政府的工具,以告诉国际社会他们有注重人权。但其实我们(原住民)的心声没有被聆听。”

今年4月,大马人权委员会曾经延后发布有关原住民土地权的调查报告,直到5月5日成立新政府为止。

原住民不获尊敬

来自马六甲州的代表法丽达(Faridah Ak Gohkam)则控诉,政府毫不尊敬原住民,之前决定修订1954年原住民法令第134项条文前,也没有征求他们的意见。

“政府应该依据2010年沙龚达西案的审判,若政府需要征用原住民的土地,我们就应该获得赔偿。”

她表示,在高庭裁决前,政府只把原住民当作土地的借用者,倘若原住民的土地被征用,原住民并没获得土地征用法令的保障。

内阁成立工作队



刘胜权(右图)在接受报告后,在记者会上指出,内阁将成立由国家廉正中心主席莫哈末达(Mohd Tap Salleh)领导的工作队,以研究报告的18项建议。

“政府非常重视原住民权益课题,因此我们采取主动接纳此报告。”

询及该工作队何时完成研究,刘胜权则回应,“没有时限,但我们会尽快。”

不仓促修原民法

他也保证,在工作队未完成任务前,国会决不会仓促修订1954年原住民法令。

哈斯米则说,他曾因未能争取该报告提呈至国会而感到沮丧,但他相信即将成立的工作队可以更有效率地解决原住民土地问题。

这份报告共有174页,内容包括讲述全国原住民面对长年未能解决的土地问题。报告也说明,原住民在投诉土地被征用的难题,还有土地赔偿的问题。

以下是人权委员会报告提出的18点建议:


人权委员会的原住民土地权全国听证会报告的18项建议
1)给予租住权的保障
10)采用高包容性与持续性的土地发展政策
2)阐明原住民的类别
11)于原住民土地采纳乡村规划政策
3)归还不获承认的原住民土地
12)承认原住民拥有的土地保护区
4)改善原住民投诉机制
13)鼓励原住民在森林管理的积极参与
5) 检讨现有的政策
14) 全面检讨原住民发展部门运作
6)检讨土地赔偿问题
15)增进土地局的运作
7)纳入人权考量
16)检讨政府对于土地问题的回应
8)确保土地开发不为原住民带来负面影响
17)尽快实行改善措施
9)推广有效的发展模式
18)成立全国原住民委员会

http://www.malaysiakini.com/news/237717



反对设队审核原住民土地报告 律师公会促政府提呈国会辩论

2013年8月27日 早上9点56分



随着大马人权委员会公布原住民土地权调查报告,大马律师公会促政府将报告提呈至国会辩论,并反对政府设特工队审核该报告之举。

经过1年半在全国举办听证会后,人权委员会于8月5日公布该报告,里头列出18项建议,以解决原住民长久以来所面对的土地问题。

首相署部长刘胜权当时接获报告后就宣布,内阁将成立由国家廉正中心主席莫哈末达(Mohd Tap Salleh)领导的工作队,以研究报告的18项建议。

赞报告正视原住民挑战



对此,律师公会主席梁肇富(右图)昨日发文告,对报告的建议表示欢迎,因为这些建议都正视原住民所面对的挑战,也与法庭过去针对原住民土地案件的裁决一致。

“为了采纳及让这些建议即时生效,大马律师公会促政府,将大马人权委员会报告提呈国会辩论。”

梁肇富指出,根据律师公会了解,人权委员会有意在《1999年大马人权委员会法令》第21(3)条文下,以特别报告的形式,将报告提呈国会。

惟他接着说,政府却有意成立一支工作队,来取代人权委员会将报告提呈国会的做法。

剥夺国会议员辩论机会

他对政府的举动表示遗憾,认为此举将剥夺人民代议士在国会议会厅内,依据他们处理各自选区原住民问题的经验,检验及辩论报告中的建议。

根据梁肇富,这支工作队的其中一个权限,就是审核报告中的指控真伪。

“工作队这个目标,是对全国听证会一个根本性的误解,特别它(听证会)涉及包括政府(通过原住民发展局)在内的所有利益相关者。”

他说,人权委员会之所以在全国召开听证会,就是因为出现政府和相关机构对原住民福利和权利不关心和毫无反应,甚至出现滥权现象的投诉。

工作队重复工作违初衷



他认为,人权委员会是以独立机构的身份,来调查上述种种指控,因此若政府要针对这些指控,重复人权委员会的工作,那就是不协调的做法,也违背了这个做法初衷。

“如果政府所设立的工作队,还要搞清楚整个听证会程序和大马人权委员会报告,那是多余的,尤其这样还动用到公共款项和资源。”

“大马律师公会呼吁政府,接受大马人权委员会的报告和建议。政府所成立的工作队,应该只是专注探讨如何落实,大马人权委员会报告中的建议。”

落实前暂停修法和征地

梁肇富表示,这支工作队的成员结构必须平衡,而为了确保公平对待原住民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律师公会也已准备派员加入该工作队。

他也促中央与州政府,在人权委员会报告建议获得落实前,暂停修改任何影响原住民习俗地及资源的法律和政策。

“对此,大马律师公会也敦促,暂停转让和征用原住民土地,以避免这些土地进一步损失。”

梁肇富希望,这份报告能成为,改革原住民土地与资源权益的法律及政策大蓝图。

http://www.malaysiakini.com/news/239407



难适应学校仅三成中学毕业 政府受促减低原住民辍学率

2013年9月28日 上午11点22分



马来西亚行动方略联盟中学生辍学问题与挑战委员会促请政府,用“心”了解原住民的困难,才能提供真正而实际的援助,减低原住民辍学率。

根据《2013年至2025年马来西亚教育蓝图》,原住民学生的辍学率比较高,只有30%的原住民学生能够完成中学课程,比全国72%学生念完中学甚至少超过一半。全国学生的UPSR主要科目及格率是87%,原住民学生则是61%;全国政府学校中有1%的学校表现欠佳,而原住民学校中则有35%。

“马来西亚于1963年成立至今已迈50年,可惜的是,这50年来,这片土地的‘嫡子长孙’却备受忽视,屈居于其他民族国人之后,权利与福利远不如后来者。”

喜爱自由不喜受到约束

中学生辍学问题与挑战委员会在文告中指出,原住民天性喜爱自由,在森林中与大自然为伍,不喜受约束,学校的严格纪律让原住民小孩无所适从。许多原住民小孩因生活在深山中,而没有接受学前教育,入读小学已叫他们倍感压力,跟不上学校的教学进度,却被老师误以为懒惰、不思上进,更遑论升读中学。

“政府虽然为一年级至中三的原住民学生提供寄宿,以减少辍学率,但是,当局却没有考量到7岁小孩被逼离开父母在外生活、每两星期才能回家一次的思念之情,以及父母放不下年幼孩子离家的不舍之情。”

效仿台湾办原住民小学

中学生辍学问题与挑战委员会认为,政府与其为原住民学生提供寄宿,不如为他们提供校车服务,接送家住离学校30分钟至1小时车程的原住民学生上下学。如此一来,父母不必为寄宿的孩子挂心,孩子也不会因上学路途遥远、崎岖而放弃学业。

“原住民多数靠务农为生,生活艰苦,尽管国家提供免费教育,但是,孩子上学所需的书簿费、杂费、考试费和餐费,对原住民而言是沉重的负担。政府应该全面豁免原住民学生的学杂费,或者,为他们提供津贴,减轻他们的负担。”

“本委员会认为,教育应该回归区域性,而不是集中性。政府可以效仿台湾政府兴建原住民小学,在原住民居地建立学校,让他们在大自然中学习。”

推动发展必须考虑学童

此外,中学生辍学问题与挑战委员会表示,政府在进行发展计划之际,必须考量有关计划或将提高辍学率。

“以砂拉越巴贡水坝计划为例,据了解,在此计划进行前,当地内陆地区共有8所小学,供15个长屋居民孩子就读。这些学校的所在位置都可以使用小船到达。”

“可惜,在巴贡水坝兴建后,原住民安置区却只有2所小学,必须乘坐四轮驱动车才能抵达,多数的原住民孩子因此无法上学。”

http://www.malaysiakini.com/news/242373

247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积分
53397

局长良民星章(累积乐捐RM500以内)

发表于 2013-9-29 00:59:54 | 显示全部楼层
可怜的原住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风下之乡」沙巴论坛  

GMT+8, 2025-1-19 03:26 PM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Style by Coxxs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